12月20日~高齡95的灣阿嬤最後一場婚禮~盛大舉行!!
和阿嬤的最後一場婚禮相較~灣阿嬤家祭的陣容~的確龐大許多~
兒子~女兒~媳婦~女婿~孫子孫女~曾孫~一大串排列起來~會場的空間都快站不完~
其實~這麼多人數裡~我媽的多產~我們這群外孫也佔了不少功勞~
這一點呢~阿嬤就遠遠的輸了~
因為阿嬤的外孫女~竟然沒一個出席!!!
只是~也許阿嬤子孫人數沒灣阿嬤的多~
但是~阿嬤和我們這群孫子的感情~可不是談假的~
因為有情~所以在阿嬤移靈的過程中~我們都忍不住滴下淚來~
阿嬤這一移~就真的徹底移出我們的生命了..............
而對於灣阿嬤~說真的~她只是一個我們也必須稱為阿嬤的角色~
在成長的記憶中~除了物質上的飲料零嘴~我們曾經坐下來~聊入心坎裡嗎??
答案似乎是否定的~
所以~在20號送灣阿嬤的最後一程中~我沒有哭~
只是坐在前往嘉義火葬場的遊覽車上~我一直在思考著~灣阿嬤在我生命裡~最深的印象是??
是十多年前~親弟弟的阿公往生之際~
在一大早的五六點~灣阿嬤自己從兩三公里外的住家~一路徒行到蔦松~
然後~在她女兒~阿公的媳婦~我的阿母~還處在守靈的昏睡之中~
卻被突如其來~從巷子口遠遠傳入的大哭聲驚醒之時~
攜著阿嬸~兩媳婦~趕緊跪在阿公靈前~大聲哭和!!
是的~這是早期的習俗~每一場葬禮~考驗的是為人媳的哭功!!!
按照習俗~只要有人哭著前往弔唁~喪家就必須在裡頭哭著相應對!!!
所以灣阿嬤的這一招~搞得我阿母和阿嬸~整個陣腳大亂~
那時候我阿母心裡的OS肯定是:媽的!!沒事那麼早來哭靈!!是哭哪一回事???要來!也通知一聲!
但是~灣阿嬤如果能讓你預料到她的下一招是什麼~她就不是灣阿嬤了!!!
所以十多年後~灣阿嬤的弟媳~我的阿嬤往生之際~
大家一致通過:不要通知灣阿嬤!!!
免得~透早哭靈的戲碼又再度上演!
弟弟??弟媳??
是的~我家特愛瓊瑤戲碼~
所以表兄妹結婚是稀鬆平常~
因此~我的外婆~其實是我阿公的親大姊~
也就是說~如果我爸媽沒走入婚姻~他該叫她媽為姑姑~而不是岳母~
偏偏~阿祖的臨終遺言~牽起了我爸和我媽這對"佳偶"??
也牽起了我阿嬤和我阿母糾結多年的婆媳情節~
記憶中~阿嬤常恨恨的念著~要不是林祖媽死前要我娶鳳阿過門~我死都不會讓她當我媳婦的!!!
偏偏~林祖媽的確在死前交代了這一句阿!!!
死者為大~導致外公在我家阿祖的喪事過後就積極的促成這段孽緣??
於是~姑母變岳母~姑婆也就變外婆了~
透早哭靈~是灣阿嬤的代表作之一~
一口氣把藥吃光光~則是她的代表作之二~
因為灣阿嬤認為~一口氣把藥吃下去~病才會好得快!!
所以常常三天分的藥丸~灣阿嬤可以一天完食!
只是~說來也妙~灣阿嬤從沒生過甚麼大病~或住過院~最後更是在家無疾而終的!!
至於代表作三呢~應該是大家都會懷念她的一個大點~
灣阿嬤的煮食邏輯很詭異~亞培不該單獨喝~而是加上麥香奶茶一起烹煮才能顯出營養美味~
所以~在灣阿嬤的喪事過後~我還在她的餐桌上~搜刮了幾瓶未喝的麥香奶茶進肚去收藏~
再來~甚麼都加~甚麼都不奇怪~是灣阿嬤的煮食原則~
於是~她的飯裡可能加入了烹煮過的綠西瓜皮~
又或是某一道菜裡~出現了餅乾~
又或是某一道湯裡~出現了紅龜粿~
最經典的是~有一回下班經過灣阿嬤家~順道進去拿個東西~
灣阿嬤馬上端出一道~她加熱過無數次的阿薩姆奶茶請我喝~
看著裡頭黑黑的湯汁~我想~應該不是阿薩姆奶茶這麼單純??
所以孝心大發的我~跟灣阿嬤說~妳喝就好!!!
實在是~孫女我的腸胃沒有很好啦~
總之~外婆留給我們的終極印象就是:半番!!!
想著這些趣事~坐在遊覽車上的我~也不禁微微的笑著~
回到現實~遊覽車一步步逼近火葬場~
嘉義火葬場之於我們都是陌生的~因為往生的外公阿嬤和大舅都是在虎尾火化場結束他們的最後一段路~
不過~相同的都是~下了車~棺柩快速就位~我們這群子孫~緊追在後~
火化的門打開了~裡頭~沒有傳來如同阿嬤那一回的炙熱高溫~
反倒是~一陣溫暖的燈光~
就這樣~外婆的靈柩消失在緊閉的雙門間~
好奇的問了一旁的人~怎麼沒看見火??
這叫時光隧道~等待火化的棺木先進到裡頭等待~人員緩緩解釋著~
所以這意味著~棺木送進去~並不是火化的開始??
外婆當天是十一點左右被送進去的~之後接到的消息~是下午一點半才開始火化~預計三點結束~
換算下來~當天外婆排隊排了兩個多小時~
急性子的外婆~一定等得超不耐煩~
認真想來~我想~像阿嬤那樣的方式應該是較好的~
只是~爐門打開的那一瞬間~和關上的那一刻~真的有讓人心痛的感受~
因為等著阿嬤的就是炙熱的高溫和大火~
不過~簡單單純的就是~這一爐燒出來的~絕對就是阿嬤的骨灰跑不了~
而像外婆那樣照號碼排隊的~在那樣的"黑箱"作業之中~火化的棺木順序如果被機器送錯~
那~燒回家的骨灰~還是自己的親人嗎??
回程~心裡不免悶想著~人的一生~就這樣結束了~
到頭來~只是一把灰~
需要的也只是一個甕子的大小~
零葬~日本近來推行的喪葬觀念~是不是會更好??
人死後更多的儀式和告別式~其實是辦給活人看的~
往生的人~真能收受??
如果不能收受~有必要把大把的現金灑在那樣的虛無之中??
零葬~從往生室直送火化場~之後~一把灑進大海或是回歸塵土~
需要的~也許只是小額的手續費和火葬費用~
我想~對於沒有孩子的我們來說~這樣的方式~似乎更好~
這樣~也不需要麻煩到太多人~也不需要在死前就辛辛苦苦的存"老本"~
問清火化費~再包個紅包給幫自己處理這一切的代理人~
生個孩子來捧斗~如果是送死那一階段最深沉的想念~
也許~零葬~會是我們不孕夫妻的最好選擇~
希望到時候~台灣社會也能普遍接受這樣的觀念~
甚至是有大多數的人在執行著~